执业药师 | 中医(专长)医师 | 健康管理师 | 学历提升 | 各类资格培训职称评审 | 出国留学 |
咨询热线:
029-89323858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每人25万官宣补助中医
作者: 时间:2020-09-19 浏览量:386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传承已久的中医药再创新功,成为一大亮点,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性。近日,多地出台了政策确定中医药发展重点,以更大力度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深圳市

每人25万,官宣补助诊所中医全科医生!

《深圳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将建成成熟定型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制度体系。 《方案》在个人补助上给予强力扶持。在中医人才培养上,实施鹏城岐黄工程,5年内培养不少于300名本土优秀中医药骨干人才,补助经费每年300万元。此外,深圳还将建立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同时建设100个市级名老中医药师承工作室,补助经费每年100万元。 每年培养中医全科医师(含转岗)约200名,并鼓励社康机构招录中医全科医生,每人生活补助不少于25万元,分5年等额发放。

在推动中医药学科建设上水平上,深圳对市级15个中医临床重点专科、65个中医特色专科,市财政每年补助资金从原来的1500万提升至3000万元,并大力引进中医高层次“三名工程”团队,每个团队给予800万至1500万元经费支持。 除此之外,深圳将在社康机构设置治未病服务站,并将中医治未病服务融入基层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内容。深圳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参保人在社康机构就诊时,中药及针灸等中医类治疗项目可“打七折”。 打造“中医药政策创新、中医药标准化、中医治未病”三个体系,构建“互联网+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医教研协同创新、中医药产业创新”三个平台,初步形成名中医集聚、中医药文化辐射力和科教研影响力大幅提升的发展格局。


image.png

二、湖南省

  立法促进中医药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借抗“疫”东风,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湖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湖南省拟通过制定中医药法实施办法,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完善草案内容来汲取各方面的智慧。

在《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办法(草案)》第三次审议后明确提出:依法设立具有湖南中医药特色的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科普馆和药用动植物园。

1、改善和解决省中医医疗机构不够健全现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举办符合国家和省规划、标准的中医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配备相应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

2、发挥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具有国家规定学历,经考试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医疗机构临床科室执业。

3、补齐文化立法短板,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流动,增加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注重边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合理设置公共文化服务岗位,鼓励文化专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4、用中医的方法考察中医从业人员7月27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宋智富作关于《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办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image.png

  7月27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宋智富作关于《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办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三、上海市

  医旅融合创新模式获关注

  《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领导小组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上海将充分发挥宣传、文化旅游等各部门积极性,协同推进上海市中医药文化活动,推出承载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适宜于不同人群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更加明确将关注弘扬中医药文化模式的创新。

1、推进中西医临床协同

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深化中医内涵建设,推进中西医临床协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建设。

2、强化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

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加强医教协同,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功能,加强中医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本市西医学习中医制度。

3、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

加强本市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本市中医药临床研究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重大项目开展。

4、创新弘扬中医药文化模式

协同推进中医药文化活动,推动中医药和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会同市文化旅游局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一批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打造中医医疗健康旅游品牌。

5、推动本市中医药开放发展

继续支持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推动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发展。

6、深入推进中医医改各项任务

优化中医医疗资源布局,着力开展中医医改专项研究。


四、吉林省

  遵循发展规律并推进实施互联网+服务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印发《2020年全省中医药工作要点》包含8个方面31个要点,为了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要求全省:

1、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

全面普及应用电子居民健康卡,推动中医药远程医疗协作体系建设。鼓励中医医院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依托“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加快吉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实现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与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吉林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对接联通。

2、继续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

组织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六批全国师承、第二批省级青年优才等项目学员参加培训。

3、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加强中医药古籍文献的挖掘、整理、利用,开展吉林省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

4、推动《吉林省中医药条例》制定进程

做好中医药扶贫工作,建设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组织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县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并加强中医药文化普及宣传和对外交流合作。

五、河北省

  到2022年省中医院整体实力跻身全国前列

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6大方面、22项具体措施:

  1、着眼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2、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作用。

  3、狠抓中药质量提升,努力打造“冀药”品牌。

  4、完善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5、注重守正传承,推动中医药创新开放发展。

  6、多方联动、落实责任,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

  旨在推进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到2022年,力争省中医院整体实力跻身全国前列,市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三级甲等水平,30家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达到三级水平。


六、陕西省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中药秦药品牌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全省中医药工作要点》:

  1、加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推进中医药健康陕西建设

  3、在深化医改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

  4、促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5、加强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6、深化中医药科研工作

  7、推动中药产业振兴发展探索建立“医疗机构+种植企业+定制药园”发展模式;支持指导社会资本和中医药资源丰富的市县参与中医药文化街、中药材观赏园、中医药养生度假村等中医药特色旅游产业建设;开展陕西中药产业(企业)历史渊源和品牌内涵研究,开展《中国中药资源大典·陕西省卷》等系列专著编撰工作。

  8、提升对外交流合作质量水平

  9、实现贫困县中医远程医疗全覆盖

  10、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配合有关部门查处欺诈骗保、假借中医药旗号作虚假宣传和售卖虚假产品等违法行为。

  11、加快陕西省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创建和评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遴选申报国家中医药养生文化体验场馆。

  《陕西省中医药条例》四月一日起施行,《条例》注重挖掘陕西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在中药产业发展上凸显秦药品牌,发挥资源优势。


七、安徽省

  利用本地资源打造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安徽省中医药条例》:

  一、开办中医诊所流程更简单

  二、鼓励社会办医,中医诊所不作布局限制

  三、基层中医药人员将发挥更大作用

  四、重视基层中医药人员教育

  五、职称晋升向基层中医医师倾斜

  六、明确师承特殊地位,保护民间中医资源

  七、纳入基本公卫,鼓励家医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

  八、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公卫服务中的作用

  安徽省将加快皖南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疾病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加快高水平中医医院建设,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强化政策支持,高标准、高品质推进疗养院改造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目的地。

image.png


八、河南省

迈进中医药强省

4月10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健全服务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管理机制等5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发展的举措,促进河南省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

《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到2022年建成25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依托市县两级中医医院,建成30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提升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建设省级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同时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

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培养模式创新,支持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实施“仲景人才工程”,办好仲景书院和仲景学堂;启动河南省中医药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培养20名领军人才和一批创新团队;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

提升中药质量,推动产业发展。《意见》提出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建立河南省重要制剂备案信息平台,公开制剂名称、医疗机构名称、备案号等基本信息;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逐步建立中药重点品种责任可究的监管体系。

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到2022年建成10家以上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意见》还从加快中医药科研创新、推动中医药开放交流,以及完善管理机制、制定保障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让中医药在健康中原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7月起,河南启动“中医药法宣传月活动”,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实施3周年宣传,营造普法守法、支持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中医药法是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的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工作要求启动“中医药法宣传月活动”,深入推进中医药法贯彻落实。

河南明确,各地要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将3周年系列海报、宣传折页等提供各地中医药主管部门统一使用,7月1日起在机关、机构、院校、社区等宣传栏张贴海报、电子屏幕滚动显示电子海报,面向广大群众积极宣传中医药法。同时,各地要扎实抓好中医药法贯彻落实并及时梳理总结,进一步抓好中医药法及配套制度贯彻落实,根据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反映出的法治保障需求,加快推动地方中医药条例制修订工作,及时对各地典型经验、成效举措进行宣传交流。

6月30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中医药法实施3周年视频交流会上,河南省中医管理局进行了交流发言。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智民在交流发言中说,“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是中医药法的具体内容,也是发挥中医药特色、提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能力的现实需要。中医药法实施以来,河南及时将“重大疾病中西医协同”等内容列入省委印发的省卫生健康委“三定方案”之中,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中西医协同意识、工作机制及日常人、财、物储备,坚持立足战时、兼顾平时、平战结合,依法、科学、有序、有力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河南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法,持续做好重大疫情中医药防控工作,将中西医协同工作机制纳入常规工作机制;全面开展中医药法普法教育,在中医药各项工作中做到以法律为准绳,认真学法、严格守法、从严执法,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中医药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及体系建设,加快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及人才储备,全方位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截至目前,河北省、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陕西省、安徽省已完成本省中医药条例修订并颁布实施。

  吉林省、江苏省、湖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已报送省(自治区)人大审议,其中甘肃省预计2020年11月出台。吉林省预计2020年底出台。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国粹,中医药人是护佑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健康保障,不断出台的各省中医药保护条例和实施意见,必将极大改善中医人的生态环境。在国家严打非法行医的大背景下,没有取得证书的中医,也当发奋图强,尽快报名通过考核取证,合法行医,如此,方是行业之幸,个人之幸。

  中药(专长)考核是目前最简单易行的考核取证捷径,无笔试,仅需两名执业满十五年,与被推荐者专业相同或中级以上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推荐即可参考。


  开弘教育作为西部领先的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机构,专注于医疗健康培训取证多年,拥有完善的线上、线下教学体系。多年来以准确的政策把控、完善的课程体系、名师名教专业指导、一站式全程服务,让学员轻松简单,快速通关。目前开弘教育已指导几万名医务从业者成功取证,帮助其解决就业和职业提升两大难题,在业界享有良好口碑。

  医学培训找开弘 过关取证很轻松!咨询热线:029-88896815

上一篇:初次报考中医专长,民间医生需注意什么? 下一篇:关于2019年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拟通过人员执业前培训的通知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22:00
客服电话:029-8932385818629266607
分享:
邮箱:292208139@qq.com
总部:西安市雁塔区长安中路89号阳明国际2004室
渭南分校地址:渭南市东风大街文豪国际2116室
  • 微信公众号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18-2020陕西开弘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9002543号-2